行业新闻

浅谈鸡病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近几十年来规模化养鸡的快速发展,养鸡业的集约化、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愈来愈大。兽药专家分析特别是现代养鸡生产体系中,鸡品种的优良遗传性能不断被强化,品种的更新换代速率加快;而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则是相反,表现为愈来愈差。所以现代养鸡品种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方面呈下降趋势,这就更加要求规模化养鸡的环境控制。技术要不断跟上现代养鸡生产的需要,适时调整养鸡环境控制的目标和策略,不断研究开发与应用新型的鸡舍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为现代养鸡业的健康安全生产做好保驾护航和技术支撑作用。

  1,从饲养密度的角度看环境

  鸡病多发在高密度地区,我国养鸡业没有整体的统一的规划,致使我国养鸡业的门槛很低, 在所谓的养鸡 “专业村”、 “专业乡”内,场与场、户与户、场户之间没有防护隔离带,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高负荷载畜量,不可能实行 “全进全出” 制, 导致一户发病,谁也不能逃脱。

  在一些高密度区域,雏鸡、产蛋鸡并存,同一饲养阶段不同日龄的鸡并存,接种疫苗的批次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加上鸡粪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跟不上,大环境的污染使场与场之间的疫病传染不可避免。

  蛋鸡场几乎全是笼养,其饲养密度都在每平方米 13 只左右。在这样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养鸡场本身选址不科学,鸡舍设计不规范,设施设备简陋,供温降温条件差,喂料、饮水、清粪、饲养管理操作不严格,造成外界的自然风吹不到,人工通风不畅,鸡舍单位体积内羽毛、皮屑、料末、细菌、病毒、尘埃大量聚集,鸡只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体制脆弱、免疫力下降,加剧了鸡病的发生、传播、蔓延。

  我国低密度养鸡业在快速发展:与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难”状况相反的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和养鸡业欠发达地区,疾病的问题并不严重,养鸡数量依然在快速增加,养鸡业依然作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快速发展,这是市场调节和生物调节的结果,这也是我国养鸡业区域性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高密度地区的养鸡量在下降,规模在缩小,低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高密度地区的养鸡企业在微利经营甚至亏本,低密度地区的养鸡企业正在收获较好的利润。

  2,从畜牧学的角度看环境

  从畜牧学的角度列出养鸡业的六大因素: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卫生。取高密度地区的工厂化养鸡场与高密度地区内的庭院式养鸡进行对比,发现养鸡生产中的有害气体、尘埃浓度和生存空间存在显著的差别, 并不是工厂化养鸡场在饲料、 光照、饮水、卫生这几个方面的 工作没有做好,它们往往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农户庭院饲养优秀。二者的区别是在另外两个因素:空气和空间。工厂化养鸡场鸡只所占的空间低于农户庭院养鸡所占的空间,鸡舍内的空气质量远不如农户庭院养鸡的空气质量。从畜牧学角度看,高密度地区工厂化养鸡场鸡病多发的原因是其饲养空间小和空气质量差造成的,而农户庭院式养鸡能够长期正常生存,是因为其养殖的空间大和空气质量优良。

  3,从传染病学的角度看环境

  从传染病学看,疫病的传播流行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我国的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场户多,从业人员多,大环境污染,机械化程度低,通风不良,小环境控制差,加上养鸡场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和行业的无序化管理,死鸡、病鸡、带菌毒鸡等污染源很多;粪便、尘埃、孵化场、 养猪场、 屠宰场和近距离的饭店、 工厂,大量的兽医人员、经销商、进出车辆和进出货物以及养殖场户人员的频繁流动,为鸡病传播提供了媒介。鸡长期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力非常脆弱,这样的环境使得鸡病多发就成为必然,并且随着鸡病的发生传播,随着易感鸡变成传染源的不断发展,传染源越来越大,鸡病也就越来越多。可见,鸡场大环境的改善 (隔离)、鸡舍小环境的净化(通风)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提高鸡只抗病力的根本途径。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溪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备案:辽ICP备19013514号-1 辽公网安备21050302000035号 白帽优化网提供建站授权技术支持

本站图版文字视频这类版权声明:嘉德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知识版权,如果涉猎侵犯版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通知联系本站法务138-4016-4561,官方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